台灣向來在國際標準的參與上居於弱勢,多扮演追隨者的角色,而中國大陸挾龐大內需市場與日益增加的國際影響力,近年來積極參與標準的制定,也由華為、中興、大唐的三大通訊設備製造商參於營運商設備標案可知,中國大陸在Server side的製造及研發能力也超越台灣;台灣目前在CPE端的設計及製造仍然居於領先的的地位,也由於較早開放3G、4G服務的關係,在服務內容上也有不錯的經驗累積。
目前4G無線寬頻分為兩大標準,LTE與WiMAX,兩者在技術上約有80%是相同的,主要都採用了MIMO的技術。兩岸在無線寬頻通訊發展上的差異簡表如下:
| 
 台灣  | 
 中國大陸  | 
|
| 
 市場  | 
 小型市場,總用戶數少  | 
 大型市場,總用戶數多  | 
| 
 開放時間  | 
 較早開放  | 
 較晚開放  | 
| 
 加值服務  | 
 較成熟  | 
 起步中  | 
| 
 標準參與  | 
 較少  | 
 積極  | 
| 
 產品製造  | 
 以CPE端為主  | 
 營運端及CPE皆有  | 
| 
 公司規模  | 
 中小型  | 
 大型  | 
| 
 使用技術  | 
 WiMAX為主  | 
 LTE及自行發展之TD-LTE  | 
| 
 頻譜  | 
 2.6GHz  | 
 2.6GHz  | 
中國大陸的龐大市場是台灣無法複製的,但這龐大商機之中,在CPE端可以有極大的發揮;我們可由Apple、HTC的成功證明,相比中國大陸,台灣的企業有多年OEM、ODM的經驗,如果能加以發揮,相信有不錯的效益存在。
最後以研發工程的角度來看,LTE與WiMAX既然有著高度的雷同,不管在硬體或是軟體上,如果能做好模組化,即可加速開發進程,降低開發成本,同時產品線也會更豐富更有競爭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