簡單分類 – 網狀路由協議(Mesh Routing Protocol)

Bycodeant

簡單分類 – 網狀路由協議(Mesh Routing Protocol)

在過去,已經有需多適用於WMNs或是MANETs的網狀路由協議被提出,依照特性可以將其分為二類,即主動式(Proactive)與被動式(Reactive)路由協議。

主動式的路由協議維護了每一個網路節點的路由資訊,並通過週期性的方式來進行路由表的更新,採用廣播(Broadcast)的方式送出路由訊息封包,一般稱之為Hello Message,用以探詢目前的網路拓撲及裝置本身與鄰近節點(Neighbor Node)的連線狀況,這樣預先建立路由表的方式可以讓尋找路由(Routing Discovery)的反應時間(Latency)縮短,但是系統負荷(Overhead)及記憶體消耗(Memory Consumption)也比較大,當網路節點的數量龐大時,路由訊息封包的數量對系統的頻寬也會造成負擔。

被動式的路由協議其路由表的建立是依需求而定,也就是當有資料需要進行傳送時,才開始進行,也因此在資料傳送之前必須先進行路由探查的動作,在連線建立的初期會有較高的時間延遲,但是也因為維護的路由表較小,在系統負荷及記憶體消耗上比起主動式路由協議都有更好的表現,但相對較不適用於對延遲性有較高要求的應用。

下面表格對二種路由協議在特性上做了一個比較。

被動式(Reactive

主動式(Proactive

路由資訊的建立

有需要才建立

預先建立並週期性更新

尋找路由的延遲時間

系統負荷

     

此外,依照不同的路由方法,可分為距離向量(Distance Vector)法與連結狀態(Link Status)法等二種。二者主要的差異在於採用距離向量法的路由協議中,以傳輸路徑中最佳的單跳節點(Best Next Hop)進行資料的傳送,無需取得完整的網路拓撲資訊;而使用連接狀態法的路由協議,必須取得完整的網路拓撲及每個節點間的路徑品質,藉此算出最佳路徑(Best Path)進行路由。

About the author

codeant administrator

Leave a Reply